![]() |
工程案例 |
· 新聞中心
廣州將建首座名人蠟像館
時間:2014-08-23來源:英雕蠟像 作者:英雕蠟像 點擊: 次
人民網廣州7月3日電:今日下午,第三屆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召開,會議審議通過了議題《荔灣區塑料交易所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》。根據該項規劃,在網上名氣頗大的廣州圓大廈日后將不再孤單,未來其西側會新建一座建筑面積1.5萬平方米的塑料博物館(內含一座蠟像館)。據了解,這將是中國第一家塑料博物館及廣州市第一家蠟像館。
廣州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,塑料交易所是全國第一家塑料電子交易所,年交易量超過3000億,是廣東省、廣州市重點關注和扶持的企業。目前項目已建成廣州圓大廈、倉儲中心等,總建筑20.5萬平方米。建設塑料博物館及蠟像館,是為了“進一步推進我市文化引領戰略的實施,提升企業的行業競爭力,填補國內塑料博物館和廣州蠟像館的空白。”
塑料博物館的用地有約1.3公頃(19畝),位于廣州圓大廈西側、東新高速東側,整體位于荔灣區東沙經濟開發區南端,北靠環城高速,西臨東新高速,南臨廣州園路;擬總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,其中蠟像館面積為3000平方米,與北京中國蠟像館一般大小。在具體規劃方案上,則分為“花好月圓”、”地景”和“祥云”三種。
“花好月圓”方案是將建筑分為五個橢圓形體與中心玻璃體,分別對應著五個展區與中庭空間,整體形態既有向心性又具發射感,猶如一朵鮮花的五片花瓣和花蕾,與旁邊主體圓環建筑一起寓意“花好月圓”。示意圖如下:
“地景”方案是將建筑主體覆土處理,將體量消隱于環境之中,可上人綠化屋面為江邊行人提供最大面積的公共活動空間。建筑輻射分岔的平面形態有利于將人引到建筑頂部,形態猶如樹根一般深深的扎根于場地。示意圖如下:
“祥云”方案取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祥云圖案,立面采用云紋進行設計,用現代的材料去詮釋傳統,與廣州圓大廈二者一起,形似玉璧與托架。示意圖如下:
根據筆者在現場觀察所得,與會專家大多贊成方案二,即“地景”,理由是這樣的規劃與周圍環境更融合;廣州市市長陳建華亦對“地景”方案表示贊賞,認為第二個比較好。不過規劃的申請方廣東興業國際實業有限公司似乎對方案一“花好月圓”更有興趣,該公司代表認為這一方案中的“五個橢圓形體”像是五個花瓣一樣,正好象征了同樣有五個花瓣的廣州市市花木棉花。
廣州市荔灣區外形酷似銅錢的地標建筑“廣州圓”旁邊,將建廣州首個蠟像館和塑料博物館,組成“花好月圓”。昨日荔灣區塑料交易所地塊規劃方案獲規委會審議通過,蠟像館和塑料博物館作為公共建筑,全部利用企業自有用地和資金進行建設,減輕公共財政負擔。
外形酷似銅錢的廣州地標建筑“廣州圓”從規劃到建成一直罵聲不斷,被置疑為“庸俗”、“充滿了銅臭味”。規委會上市長陳建華和不少專家都為其叫屈,認為“廣州圓”都不是外界評論的那樣難看。“包容的城市要對建筑風格包容,此處放這個圓并不難看,如果擺一個方正的塔樓,效果反而不好。”陳建華說。
對于在此處修建塑料博物館和蠟像館的原因,業主單位解釋,隨著展示工業文明、傳播科學知識要求的提高,我國已興建了一批行業博物館,如紡織、煤炭、石油博物館等。但目前尚未有專門用于展示塑料工業發展歷程、普及塑料知識的博物館,因而該項目的建設可填補我國塑料博物館的空白。
業主單位還表示,“兩館”的建設可提高廣州塑料交易所的文化底蘊、行業知名度,從而提高其國際競爭力。
據了解,本項目作為公共建筑,全部利用企業自有用地和資金進行建設,減輕公共財政負擔。本次規劃新增小汽車停車位120個,大巴停車位3個,滿足市民觀展需求。
共有三個方案供選擇
博物館和蠟像館將建成什么樣?此次共有三個建筑方案提交規委會討論。方案一“花好月圓”將建筑分為五個橢圓形體與中心玻璃體,分別對應著五個展區與中庭空間,整體形態既有向心性又具發射感,猶如一朵木棉花的五片花瓣和花蕾,與旁邊主體圓環建筑一起寓意“花好月圓”。
方案二“地景”則將建筑主體覆土處理,將體量消隱于環境之中,可上人綠化屋面為江邊行人提供最大面積的公共活動空間。建筑輻射分岔的平面形態有利于將人引到建筑項部,形態猶如樹根一般深深的扎根于場地。
方案三“祥云”猶如幾朵白云,設計取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祥云圖案,用現代的材料去詮釋傳統,與廣州圓大廈一起,形似玉璧和托架。
雖然多數專家贊成頗為低調的方案二,但是規委會將最后的評審權交給了業主單位,由其最終決定使用哪個方案。而業主單位負責人在會上表示,最希望采用“花好月圓”方案。
現場討論:市長專家為“廣州圓”叫屈
外形酷似銅錢的廣州地標建筑“廣州圓”從規劃到建成一直罵聲不斷,被置疑為“庸俗”、“充滿了銅臭味”。
上一篇:26歲林書豪蠟像入住杜莎夫人蠟像館 下一篇:蠟像的神與型
- 友情連接:
- 英雕蠟像
- 合作伙伴: